小米汽車燃燒事件最悲哀的一面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電動車時代,車禍似乎具備不同尋常的意義。
成都有一位媒體老師去年夏天目睹一輛車燃燒,後面的幾天他一直在關注新聞報道,然而什麼都沒有。
他自己也是開電動車的,這讓他很焦慮:燃燒的是什麼品牌的車?
新能源新銳們在輿論市場非常活躍,當然是指在刪帖方面。另外,國產新能源還有一層意義,它是愛國的象徵。
“國產”和“特斯拉”構成一對相對應的“概念”,背後甚至各有一套觀念的體系。
這次小米SU7電動車燃燒事故,3名從武漢去安徽考公的女生死亡。有一點倒值得肯定,小米公司很快證實是自家的車,並且表示配合調查。
當事人家屬也在網上發帖:
我覺得最悲哀的是這樣一句,“雷軍,我還是你的粉絲,你必須給說法”。
這位悲傷的家屬道出了這個時代的困境:粉絲與偶像這樣一種新關係,不僅正在影響、重塑很多人的生活,也在產生新的悲劇。
如果他購買汽車,是出於品牌或者價格,都更好理解。如果他僅僅因爲喜歡雷軍就選擇小米汽車,這種“多餘的情感”所造成的傷害,又該如何撫慰呢。
過去一段時間,雷軍是網上最火的人,他幾乎每天都能上熱搜。看上去他能應對自如,甚至體會到這是一種新的生產力。
前一陣子有一個段子:雷總以前的友商是華爲、OPPO,現在的友商是奔馳寶馬,以後的友商是王一博、肖戰……
各路大V都紛紛轉發。這也許不是小米公關的主動作爲,而是一種自發的合唱——因爲這種合唱,雷軍才偶像化,甚至開始意識形態化。
但是恰恰這種“合唱”纔是危險的。
它造成某種新型的消費者,人們產生購買,不再是主要基於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而是爲一個人、一種意識形態乃至情緒買單。
“我還是你的粉絲,你必須給說法”,這句話真正的重點是“還是”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強調的是一種特別關係,一種“粉絲特權”。
這是真正的“無權者的權利”,粉絲爲偶像而狂熱,也就天然認爲偶像的一部分是“自己的”。
這是整個事件中特別讓人悲哀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