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關稅來了,中國進入最艱難時期,給青年發錢吧!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file

文 | 修明

更黑暗的時刻到來了,白宮稱因爲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將對中國繼續加徵50%關稅,至此美國對華進口商品的累計關稅已經高達104%,遠超特朗普第一任期平均20%的稅率。如此高的稅率,意味着中國對美出口將完全斷絕,考慮到特朗普還會對進口商品進行來源國溯源,中國企業通過轉口貿易規避關稅的想法也將愈發困難。

很遺憾,特朗普選擇對全世界加徵關稅後,很多國家在美國的壓力下仍然選擇了屈服。

越南領導人蘇林表示,願意取消所有對美進口商品的關稅,希望特朗普能將46%的關稅推遲45天。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他希望徹底消除以色列和美國間的貿易逆差。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願意與特朗普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以推動美方重新審視關稅政策,他表示日本不會“以牙還牙“。

歐盟雖然對美國做出了一定反制,但不想過度激怒特朗普,歐盟兩次推遲了報復性關稅的實施步伐,以留出更多時間與特朗普談判。歐盟有高級官員表示,歐盟在與美方談判的過程中提出雙方都對工業品徵收零關稅,但考慮對特朗普的汽車關稅進行報復。面對歐盟的半推半就,特朗普表示不接受!就歐盟目前的反應看,大概率還是要妥協。

加拿大表示要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以回應美國採取的類似措施,但沒有說明具體實施日期。

縱觀世界,大部分國家要麼是屈服要麼是觀望,只有中國做出了像樣的回擊,並暗示絕不向美方的淫威妥協。

目前中國對美加徵34%關稅,並可能限制美國電影進口、提高對大豆等美國農產品的關稅以及禁止美國禽肉進口,以打擊特朗普的農民票倉。華爾街日報還透露,中國將把TikTok作爲談判工具,如果美方拒絕在關稅上讓步,中方將不同意出售TikTok。

目前看,反對特朗普單邊主義的聯盟還沒有建立起來,中國有一定可能要和特朗普孤軍奮戰,陷入這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絞殺,中國將進入最艱難的時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終於到來。

大變局來臨,是時候改變經濟發展思路了。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一直不是齊頭並進,政府一直側重出口和投資而輕視消費,現在美國對華加徵關稅,中歐也展開貿易戰,越南爲了討好美國也對中國徵收反傾銷稅,出口這條路明顯走不通了。中國必須從專注出口變爲刺激消費,必須靠廣大的國內市場來消化過剩產能。中國經濟的問題在需求端不在供給端,企業之所以內卷嚴重,急於出海都是因爲需求不足。

現在國內消費不足,簡單來說就是老百姓兜裏沒錢且預期不足,沒錢會減少消費,預期不足會把錢存起來,進一步減少資金流動。沒人消費,企業就沒有訂單,就發不出工資,償還不了貸款,企業沒有現金流就會減員甚至倒閉,企業倒閉,更多人失業,更多人沒錢,沒錢會進一步減少消費……。

要解決問題,除了善待民營企業,還要政府直接向老百姓發錢,尤其給最有消費意願、最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發錢!

中國的中老年人經歷過苦日子,消費觀念淡薄,即使發錢也大概率把錢存起來,以後留給子女,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中國的80後、90後、00後,生長於中國經濟騰飛的年代,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較高,具備很強的消費意願。其中,90後、00後因爲失業沒錢消費,只能靠父母接濟度日,俗話說喫人最短,拿父母的錢肯定不如拿自己的錢敢花。

而85後不僅有消費意願,且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高消費時期,剛需很大,如果給他們發錢,效果將立竿見影!

之前在大廠工作的時候,曾調研過大學生就業問題,深刻體會到年輕人的艱難。今年1月份,16-24歲青年失業率上升到了17.3%,這還是剔除在校生後的數據,如果算上在校生,再計算下勞動參與率,青年啃老、青年失業的情況將觸目驚心。

青年就業有多難,我在大廠的經歷可以證明一二,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現在大廠招實習生的標準就是以前招校招生的標準,現在招校招生的標準,就是以前社招的標準。

2021年,首師大畢業的學生還能進入大廠幹運營,且工資能開到20k一個月,但現在北大畢業的碩士也難以過關,即使過關也只能開出15k一月。我自己的實習生,不僅北大、人大的學生司空見慣,就連芝加哥大學等美國常春藤畢業的學生,也不罕見,即使這些成績極爲優秀的學生,也常通不過公司的面試。

能成爲實習生的人都鳳毛麟角,更遑論正式員工,大部分實習生結束實習後,都無法獲得成爲公司正式員工的機會。很多領導都表示,如果按照今天的標準,他們絕對進不來公司,還有一位朋友透露,如今大廠面試的難度和報錄比,不亞於最熱的公務員崗位。

現在各大企業都在減員增效,極度偏愛工作經驗,不願意花費成本培養應屆生,這樣的局勢,大學生就業怎麼可能好?北大清華、海外名校畢業的頂級學生,就業都如此困難,更不用說普通一本的學生。

除了失業,生活成本也遏制着青年的消費能力,在北京工作,合租要2500-3000元一個月,整租一居室要4000元左右,一個月要掙1萬元才能勉強覆蓋生活支出,試問在減員增效的背景下,有多少企業能開出1萬元的工資?

我現在帶的一個學生,在望京工作,在順義租房,通勤時間超過1個小時,即使累死累活,省喫儉用,一個月也剩不下1000元,這樣的生活壓力,年輕人如何消費?北京艱難,成都、重慶這樣的二線城市也不容易,雖然房租不高,但企業給的工資也是匹配當地水平,同一家企業,重慶的工資要比北京低20%以上。

90後、00後壓力大,85後壓力更大,很多85後都遭遇了中年裁員,一邊失去工作,一邊帶着孩子,身上還揹着房貸,很多曾在大廠工作的基層員工如今都被迫開起了滴滴,每月的收入還房貸已是捉襟見肘,如何能消費?85後普遍有優生優育的觀念,他們也想給孩子和家人優質的生活,如今他們是想消費卻沒錢消費。

這些本有可能成爲新中產階層,最具消費潛力的羣體如今被迫壓低自己的消費需求,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拼多多、番茄小說和縣城旅遊的大火,背後是消費降級和收入降低!

要想真正提振消費,必須給18-40歲的青年發錢!如果給應屆畢業生(畢業3年內)每個月發2000元,將極大改善他們的處境,如果給85後育兒的父母們每月發2000元,並給予育兒補貼、租金減免和房貸利率減免,將極大釋放他們的消費潛力。

是時候進行重大的變革了,是時候將決定產業發展的權力交給人民了,應該由中國廣大的新一代決定“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企業”以及“企業該生產什麼樣的商品”,應該讓中國人自主的消費選擇取代產業政策,成爲企業投資、生產的風向標。中國企業最終要爲中國人而非美國人服務。只要中國最具消費潛力的羣體被調動起來,那麼即使我們失去美國市場,也可以度過“特朗普風暴”。

特朗普風暴既是困難也是機遇,它給了中國經濟進行重大變革的壓力,只要我們能抓住機遇,及時轉換髮展思路,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從國家的未來考慮,我們也決不能讓中國的新一代成爲中美貿易戰的犧牲品。

特朗普的政策已經遭到美國國內強烈的反對,預計到2026年中期選舉,特朗普就會成爲跛腳總統,2028年新一屆美國大選,美國內部就會對特朗普的路線進行重新調整。

中國不一定會輸掉貿易戰,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人民”,尤其相信中國的年輕人。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