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記者提醒“11點前別點外賣”,打工人破防了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img

這兩天,打工人的天塌了又塌,其中造孽的,就有“楊銘宇黃燜雞米飯”。

幾天前,新京報記者在臥底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多家加盟店時,發現了不少食品安全問題,比如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後冒充新鮮牛肉。

餐飲店員工告訴記者可以把顧客喫剩凝固的湯、香菇等收集起來“循環利用”,更是成功噁心了所有人。

img

3月17日一早,曝光黃燜雞米飯問題的記者在直播連線中,提醒大家“11點前最好不要點外賣”,因爲“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會售賣給第二天先點單的人”

這一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記者這麼提醒,當然是好意,但問題在於,消費者自己注意管用嗎?你不點,我不點,但是總有人第一批點,難不成要把“循環利用”的剩菜剩雞肉,賣給那些不看熱搜、不看新聞的人?

網友的憤怒情緒並非針對記者,更多是藉着話題發泄心中的無奈。

此前曾有財經媒體針對消費者的快餐習慣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在“當你選擇喫快餐時,你最在意的是什麼?”這個問題裏,高達80%的人選了“乾淨衛生”這個選項,甚至連“好喫”都屈居第二。

可見大家對曝出衛生問題的餐館,會有多怨恨。

img

作爲打工人最愛喫的中式快餐之一,“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這兩年發展的勢頭可謂有目共睹,在最巔峯的時期號稱有6000多家門店,甚至把門店開到了美國和新加坡。

就是這麼一家國民度如此之高的快餐,居然幹出回收食客剩菜重複使用的噁心事,怎能不讓消費者生氣?

在被媒體曝光後,楊銘宇管理方永久關停了涉事的三家加盟門店,並且承諾要深度排查全國的門店,徹查食材儲存、加工流程、環境衛生等環節。

這些動作能不能挽回消費者的信任,不好說。

作爲品牌方,楊銘宇總部應該對加盟店提供經營指導並確保其合規運營,但是從某些加盟商的反映來看,楊銘宇黃燜雞在盲目追求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忽視了實質監管,存在權責失衡的問題。

加上行政監管的缺位,導致一些加盟商爲了追逐利潤失去了底線。

img

令人唏噓的是,楊銘宇黃燜雞米飯曾以低加盟費爲賣點,也就是說,他們的加盟商大部分可能是經濟條件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勉力支撐小店就是爲了養家餬口。

事件發生之後,一些商家試圖通過直播後廚的方法,力證自己的店沒有問題。

可見少數不守規矩的從業者,也會連累別的無辜商家喪失消費者信任

同“楊銘宇黃燜雞米飯”一樣,在今年的315行動中,還有一些企業因爲坑害消費者,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些企業在被媒體點名後,也立馬承諾要整改,當地相關部門也“連夜”處置,但這些動作消費者都太習慣了,擔心各方更多是迫於輿論壓力錶演,等到風頭一過,就故態復萌。

不管是保障食品衛生安全,還是遠離問題產品,不能靠消費者自己注意,也不能單靠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揭黑狂歡,而是需要行業自身的規範和監管的日常給力。

至於“11點前別點外賣”的建議,不可能有什麼實際作用,只能算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

當消費者只能靠這樣的心理安慰來應對食品安全問題,多少是有些悲哀。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