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發起徵文,要我們寫“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原標題:《環球時報》發起徵文,要我們寫「中美友好合作故事」,感覺像是引蛇出洞……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原標題:《環球時報》發起徵文,要我們寫「中美友好合作故事」,感覺像是引蛇出洞……


是的,你沒看錯,反美反日挺俄援伊大報《球報》,竟然舉辦了一場以「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爲主題的徵文。

能讓球報如此低眉俯首,自然是是因爲大領導的意思變了。

file

而大領導,則是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制訂了千年之計。目前看來,爲了展示中外友好,聖誕還是要過的《我暈了,究竟要不要抵制聖誕?》。

這個徵文活動的發起地很有象徵意義:鼓嶺。

這個地方位於福州晉安區宦溪鎮,1886年由西方傳教士開闢,是許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的避暑勝地。

file
航拍鼓嶺。葉民民攝

本來,鼓嶺是反對文化侵略的反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1992年,剛剛經歷了一場風波的中國,爲了彰顯改革開放的決心,球報的母報最高黨報發了一篇徵文《啊,鼓嶺!》,講述了美國加德納夫婦對中國一個叫「鼓嶺」的地方充滿眷念與嚮往的故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如今的領導人看到該文後立即邀請加德納夫人訪問鼓嶺。

鼓嶺一躍而爲友誼的象徵,2023年以來,領導人先後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和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賀信。

遂有人日數字傳播公司和球報這幾日主辦的「2024鼓嶺論壇」。

時隔32年,再次發起的徵文,要成爲中美友好的新起點,主題也定爲「跨越文化差異 傳承友誼信任」。

最高黨報更爲此發表評論《書寫更多新時期的“鼓嶺故事”》!

如此大的陣仗,作爲愛國青年,我肯定要參加。雖然故事可能是假的,但情是真的:

傑克·林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華裔青年,70年前,爲了活口,他祖父移民美國,至今已有三代,身上的中國印跡已然稀少。

今年暑假,趁着高中畢業旅行,他決定「回趟」中國鼓嶺,看看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

他帶着一份模糊的地圖和一顆充滿期待的心,踏上了尋根之旅。飛機降落在福州,傑克換乘汽車,最終抵達了那個被羣山環抱的小鎮。

在幾十年的舊城改造過後,傑克祖父當年住過的小屋和村頭樹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煙裏,代之以象徵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但在山間還保留着一些美國傳教士留下的避暑別墅,以及他們當年建立的第一代現代化醫院和小學。在傳教士到來之前,這裏沒有學校和醫院,人均壽命只有30多歲,傑克的祖父就只讀過一年小學。

步入村莊深處,小徑與家族相冊中看到的老照片驚人地相似。青石板路、古樸的木屋、蜿蜒的小河,一切都顯得那麼親切。

儘管傑克的漢語並不流利,但村民驚奇地發現,這位說着蹩腳普通話的青年,對村莊的地理和歷史環境有着驚人的熟悉感,竟能準確地指出村莊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比村裏長大的孩子還要熟悉。他知道哪條小巷通向祖先的老宅,哪座山丘曾是家族的風水寶地,哪條河流見證了家族的興衰。

原來,早在2022年,傑克的父親就委託家傳編輯部寫作了林氏家傳,那些之前零碎、片斷的東方傳說,通過歷史書寫,被還原成一草一木、一顰一笑,鄉音深處,人有歸途。

也正是因爲這部家傳,原本對祖父故事一無所知、也無多大興趣的克傑,產生了前往中國尋根的念想。

在與村民的交流中,傑克逐漸揭開了家族歷史的神祕面紗,這是比書中描寫更直切的感受。

他在村頭樹下,發現了一塊風化的石碑,上面刻着家族始遷祖的名字和一些模糊的事蹟。這一刻,他彷彿與祖先的靈魂對話,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時空的聯繫。

以及村民對中美友好的美好期待!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