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下海,三十年後上岸

僅僅五年前,人們說起公務員,普遍評價還是前景一般、適合躺平的鐵飯碗,體制外才是實現個人價值與財富自由的最佳去處,那時的國考人數僅爲133萬。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僅僅五年前,人們說起公務員,普遍評價還是前景一般、適合躺平的鐵飯碗,體制外才是實現個人價值與財富自由的最佳去處,那時的國考人數僅爲133萬。

然而五年後,國考人數暴增156%,達到341萬。與之相比,高校畢業人數只增加了42%。

這番爭渡上岸的壯觀景象讓人不由想起上世紀90年代的下海潮。僅南巡那年,就有超過1000萬人下海經商,國企員工、機關人員、官員幹部是其中的主力軍。

兩次下海潮一直持續到2010年才逐步降溫。這期間,雖然國考人數總體在持續增長,但增速緩慢,除了04-06年間的小跳躍,一直比較平穩,偶爾還會出現回落,比如2011年從93萬跌到90萬,2017年從139萬跌到98萬。

這顯然得益於經濟的飛速增長。雖然高校畢業人數與公務員崗位持續增加,但從1993年正式建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起,足足用了20年,到2013年,參考人數才突破百萬。哪怕到了2021年,參考人數也才151萬,八年時間僅增加了38萬人。

這些年無疑是考公最好的年代。

2022年是個轉折點,畢業生人數猛然增加了167萬,而上一年才增加了35萬。疫情的影響無情地輻射到這一千多萬人身上。

工作難找、薪資福利差、工作強度大、996,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公務員崗位趨之若鶩。這一年,國考人數突破200萬,兩年之後的今天,國考人數突破300萬。

對很多人來說,如今的公務員不再只是穩定安逸的代名詞,更象徵着體制外所沒有的薪水、福利、假期與自由,是避免淪爲牛馬的世外桃源,是生而爲人的基本尊嚴。

三十年前下海,三十年後上岸,這種社會心態的轉變是誰都無法預料的,只是那些下海者們帶職或帶薪去“鍛鍊”是爲了發財,而如今的畢業生們在殘酷的賽道上競爭僅僅是爲了生存。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