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不行了是什麼時候?
當時只當笑話的一些小細節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 PRO 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當時只當笑話的一些小細節
醞釀了歷史的大風暴,再也笑不出來
最近,上面密集表態經濟承壓,需要經濟大省挑大樑、發揮財政支柱作用。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5%,也從必須完成變成了努力完成,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
但具體什麼時候不行了,對不同的人和行業而言,時間點可能並不一致。
早在2010年
這幾日在澳洲採寫家傳,兩位朋友發現不行了的時間,前後差了12年!
一位曾是一家國際消費品大陸市場高管。這個品牌在市場上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類似於麥當勞與肯德基的關係,明面上是競爭對手,實際上長期共生。
他發現,早在2010年,兩大品牌的銷量出現了「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這意味着市場進入了存量競爭,增量消失了。
另一位朋友則一直關注金融市場,他在2022年春季的上海,經受了一段無法磨滅的時光記憶。當年到達澳洲,參與了美股交易,從國際金融市場的視角回看那些年和國內金融市場,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不客氣點說就是上帝視角。
可能拉開距離,才能看得更清楚,這是他的感受。
網課後遺症
一位初中生小朋友說,她感覺不行了,可能是2020年只能上網課之後,班都不能上,肯定不行了。
這三年並非全部病因,但是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問題的存在。反映在就業市場上,一是失業率大幅變化,另一個則是人力市場對「疫情班」畢業生的歧視。
近日,一名2024屆畢業生髮文,在BOSS某聘上與某物聯公司老闆溝通時,被對方回覆「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應屆生簡直是受不了,沒辦法說」。
用人單位被迫用手機用電量來推斷工作的注意力是一個方面,但從我們家傳編輯部的招聘經歷來看,主要還是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好的實習。畢竟學校只是讀些書,連老師都不懂的職業技能,只能通過實習來訓練。
二是不讀書了。小紅書和抖某佔據了太多的時間,我們在幾家高校有家傳和數字人文課程,發現學生連開場白都不聽,一入座就進入手機遊戲、小紅書和抖某狀態。因爲不讀書,連基本的培養價值都沒有。
這導致我們自2022年以來幾乎沒有招到像樣的畢業生,甚至有三次「遇險」經歷:面對拒絕,一位東北朋友逼問「我哪裏不合適了?我覺得很合適」;詢問一位河北學生有關俄烏戰爭的看法之後,她直接舉報我們討論政治敏感話題;一位貴州學生僅實習一個多星期,就在辦公室錄音三張光牒上網舉報。
學生質量的下降是明擺着的,但是大環境也很明確。一個重要的表徵是考公數據。
2008年金融危機次年,國考報名人數首次超過百萬,是2005年報名人數的4倍,意味着年輕人的就業取向從原來的外企、民企轉向了體制內崗位,直到今年的300餘萬人。
厭惡風險,是人類生存下來的基本技能和經濟理性。當人們趨向保守、穩定、熱衷考公,而非進步、變化、創造財富時,經濟肯定生病了。
從就業角度看,2009年就不行了。
2023年民企信用崩盤
自信的體制內感知到不行了,可能會更晚一些。雖然10年前溫先生一直講今年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年,但也都平安度過了,讓人誤以爲危機從來並行,在某種程度上放鬆了警惕,畢竟數據一直在強勁增長。
最近官方採取的動作,有兩個我印象深刻。
一個是老賴名單上民營企業家的比例太高, 2023年5月,發改委公佈《失信行爲糾正後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試行)》,信用系統不得不啓動大規模修復。
二是在勞資糾紛中,以前幾乎都是判企業輸,而現在則幾乎判員工輸,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這是個經典的維穩手段:誰弱誰有理。
最近有個熱帖說,很多律師今年不會再接勞動仲裁案件了:
有幾個朋友欠薪已經長達5個月,每天還要拼命幹活。公司被很多債主追上門,員工還要笑臉幫忙應對,工作環境烏煙瘴氣。老闆不能不說辭退,這幾個朋友找到我打勞動仲裁,我和他們講,現在仲裁風向對勞動者不是很有利,今年不會再接了,問了其他幾個律師也都不願意再接了。
很明顯,這是官方的指導意見。之前是讓企業拿錢出來安撫員工,現在則是保護企業以保稅源,否則企業裁員,死給你看。
記得戴口罩時,說經濟不過是暫停,脫下口罩分分反彈。現在包括財政政策大調頭在內的舉措,可以推測官方認爲不行了,時間當在2024年10月份。
一條射線天地寬
換個非經濟視角,則是2006年。
2003年孫志剛事件是市場化媒體的高光時刻,人們普遍相信可以向好,豈知卻是頂點。2006年時,市場化媒體徹底被掐斷輿論監督之路。
差不多同時,一位胡先生明言,東北鄰居在政治上是正確的。
最近有人討論垃圾時間,我說不對,至少應該是2006年。而且,現在是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變化一日千里,是個人應該都感受到了。
最近很多人感受到了不行,卻還在用週期論來分析,而我認爲,之後是一條射線,不存在起伏。
此外有個時間點更重要:2011年。
那年,在祕魯有一個談話,很多人根本沒有注意到;有些人看到了,但沒有意識到劃時代意義。
正如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西莫格魯在《國家爲什麼會失敗》中認爲,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
分析框架更新之後,我的結論是心病還得心藥醫,問題出在經濟基礎,答案卻在上層建築。
時間是2006年。
你覺得是什麼時候不行了?
我寫了一本書,講浙江人怎麼培養家族企業家,上架當月入選浙江省好書榜:
我寫了那麼多家傳,發現許多成功的家庭,祖輩要麼是讀書人、紳士,要麼是企業家地主。
或者,平民家庭一代人突起奮發,通過讀書等方式逆天改命,從而實現階層躍升。
又,每6.5個浙江人就有一個老闆,山東湖南常出將軍,且舉族生長,鬱鬱蔥蔥。
爲什麼?
每個人都是大地之子、家族之魂,欲要認識自我、啓迪後人,必先追溯祖輩事蹟、瞭解家鄉風物。
無論歐美,還是立國僅200餘年的澳洲,孩子們入學先講家傳,次學國史。
每一個來過世間的人都應該留下記錄。如果上輩已年逾70,請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家庭記憶:
相關內容
- 倉促放人,他們丟盡了「遠洋捕撈」的臉!
- 《環球時報》發起徵文,要我們寫“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 一個新疆漢族人的告白:那是我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 雷軍前手下被「遠洋捕撈」弄死,檢察院都攔不住,中央呢?
- 隱祕的角落:被家暴的性少數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