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被蒙上了一層。它還缺了點什麼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2019年夏天我曾經在深圳兩個月。天氣沒有想象中熱,很多個晚上,我都在深圳灣公園跑步。我剛剛能夠跑10公里,還沉浸在某種興奮中。
公園很大,狹長,據說可以一直向前跑下去。傍晚,公園裏會有一些年輕人,有跑步,也有散步和騎車,還有很多人就坐在那裏,看着海的對岸。
這很好,但是那時我就感覺,深圳少了些什麼:年輕人嚮往進步,掙更多錢,這沒什麼錯。但是,深圳似乎太健康、太正面了,缺少一些情感因素。
有一位朋友在2020年從深圳回到成都。她說:當那些科技進步用來管控,真是密不透風啊。在成都,她反而能夠感受到某種縫隙。
我想,“單向”的進步終究有點讓人遺憾,甚至有點危險。
我看到一個在深圳的自媒體,爲了那個日本孩子的死,說了“對不起”。這篇文章消失後恢復,後來有消失了。
看到有人送花的照片。在蘇州,有人送花,現在深圳又有人送花。僅僅是送花似似乎是不夠的,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不能做什麼。
很遺憾的是,那些送花的照片中,學校的名字被遮蓋了。保安勤懇努力,不斷拿走人們擺放的鮮花。
“深圳日本人學校”,僅剩下“深圳”兩個字。這讓這個詞有點孤單,它失去所指,也失去了情感的依託。
獻花的人還會來。看不到下面那些字,它們的花就是獻給“深圳”。這實際上恰恰構成一種批評。深圳必須變得豐富,能夠接納,能夠傾聽——更重要的是能夠表達。
這也讓我終於明白,深圳缺少的是什麼:作爲一個大城市,它還稱不上“偉大都市”,因爲它不會表達。
它還不會說“對不起”,就好不太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