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你真的吃過人麼?

本文探討了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是否吃過人的問題,通過分析不同情節中的矛盾描寫,揭示了作者在塑造孫悟空形象時的深層意圖和文化現象。

為了便於閱讀,本網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做了適當修改!同時聲明,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本網站僅作為展現,以便讀者全面瞭解歷史真相!


走走走,遊遊遊!

甘為銅錢做馬牛。

做人哪比作妖好,

不怕閻王命不休。

各位好,昨天寫了《《西遊記》裏,最黑的當然不是神話》一文,反響還可以,很多讀者朋友鼓勵我把這個系列寫下去。

Image

好吧,作為知名挖坑不埋的作者,我就常識一下近期不寫別的,把《西遊》解讀這個系列給大家寫完。

今天我們主講《西遊記》裏一個特別毀主角悟空形象的“黑神話”:悟空,他作為一個妖,真的吃過人麼?

1

上篇文章我們提到,人之於《西遊記》世界,火鍋之於四川,是人間界的一種特色美食,“不得不品嘗”。甭管是偷跑下界的神仙,還是修煉成精的妖怪,只要到人間,一定要吃一吃人。

所以你看西遊記裏好些妖怪,比如金角銀角,遇上唐僧一行過境,他們開山寨幹部碰頭會討論的主要問題,是要不要冒被猴子打的風險吃唐僧肉,這是個實操技術問題,而從來不是他們身為堂堂太上老君跟班,吃人到底對不對的道德倫理問題。

所以西遊記這幫神仙,是非常好的證明“權力必須關在籠子裏”這一說法正確性的,只要條件一允許、沒了約束,他們就立刻跳出神的藩籬,甚至跳出人的藩籬,大放其孽畜的動物性光彩。

那麼,孫悟空,作為《西遊記》裏獨一份的絕對主角,但同時也是在花果山上當了那麼多年妖怪,跟牛魔王等一眾魔君稱兄道弟的存在,你說他吃過人麼?

這個答案初看起來是肯定的,因為“三打白骨精”那一回裏,悟空一看唐僧被白骨精變化的少女迷了心神,便急道:

“師父,你那裏認得!俺老孫當年在水簾洞裏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癡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裏,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悟空真是好老師,不僅給唐僧普及了“道上”的吃人知識,還講人肉的做法和儲存方式,可謂細節度拉滿、顆粒感對齊了。容不得他人懷疑他沒吃過人。

悟空吃人這案子,好像鐵證如山了。

但奇怪就奇怪在,在《西遊記》烏雞國那一回的故事裏,卻另有一段截然相反的敘述:

說烏雞國國王吃了還魂丹,要人吹一口氣給他“度氣”他才能活過來:

“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氣,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還教悟空來。”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惟行者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

這裏好像悟空又沒吃過人,而且細讀這一回,你會發現作者在這裏絕非隨便寫寫的廢筆。為了提示這裏是有意寫的,在同一回當中,作者特意安排了一個和此處相照應的細節:同樣是在烏雞國,一行人投宿在當地廟裏:

“那僧官道:“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動問老爺: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葷?我們好去辦飯。”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這個爺爺好的吃葷?”行者道:“我們也吃素,都是胎裏素。”

這裏要特別說一點,在歷史上,吃素這個習慣,的確是漢傳佛教獨有的特點,當年崇佛的梁武帝給改的,烏雞國這個地方應該已經是走到了西域,所以當地僧官問吃葷吃素並不奇怪。奇怪的反倒是悟空的回答:

“我們也吃素,都是胎裏素。”

其實豬八戒和沙和尚小說裏都是明確寫過這哥倆不僅吃葷,而且喜歡吃人的。可是悟空在這裏卻偏要講他們都是“胎裏素”……

當然,可以認為作者在這裏玩了一出黑色幽默,類似《功夫》裏馮小剛演的黑社會大喊“還有法律嗎?”,或者《英雄》裏殺人如麻的秦始皇高唱:“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

Image

想想,一幫妖怪,居然說自己“胎裏素”,這個喜劇效果,著實不亞於前文說的,如來佛祖鐵口直斷:西牛賀洲百姓生活的最幸福。

可是玩笑歸玩笑,結合烏雞國的故事,你又能感覺作者好像在非常認真給悟空洗白,說他真沒吃過人,否則哪來“一口清氣”呢?

那這個自相矛盾應該如何解釋呢?

我能想到兩個解釋,看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吧:

2

第一種解釋,是《西遊記》這本書,如同中國古代很多長篇小說一樣,它不是獨立成文的,而是很多之前的同題材作品一起歸納整理、“攢起來”的。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二次元粉絲們一起攢某部作品的同人本,今天你突發奇想、寫了這一部分,明天我偶有所感、寫了那一部分。最後出來一人歸納整理,出了個“總集篇”。

所以明代成書的《西遊記》,是可以看做歷史上真實的唐三藏取經故事的大型同人衍生作品的。其人物形象、設定在歷史橫軸上有變化並不奇怪,據考證,在成書於宋代的《大唐取經詩話》,孫悟空的形象其實就是一個唐僧為取經而降服的魔頭,不僅吃過人肉,而且不禁女色,當妖怪時還喜歡強搶民女當壓寨夫人。

Image

那麼考慮到上述問題,三打白骨精一回悟空公開招供吃人,到了烏雞國又變成“一口清氣”的“胎裏素”似乎就可以理解了——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形成較早,當時的悟空形象更像“前吃人魔頭”,而烏雞國的故事成型更晚,且加入了今本《西遊記》作者更多的個人創作,於是就變得“胎裏素”了。

那麼,這似乎就是一個版本學問題。

其實,在西遊故事中,悟空從配角升格為主角,形象也越變越好,是個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為什麼會這樣,以後有機會我會專門寫文詳述。

但這樣一說,好像西遊記的作者就成了一個不嚴謹的人,書編完了,自己都不仔細審一下,把這麼“吃設定”的劇情公然留在書裏。

但這又跟《西遊記》裏的很多草蛇灰線、非幾易其稿不能寫出來的精巧構思是相矛盾的。

比如,同樣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節裏,悟空在跟唐僧大談了人肉做法和品嘗感受之後,不是被趕回花果山了麼?回到山上後,他聽說附近有一夥獵戶趁他不在,欺負自己猴子猴孫。

正火大尿黃的悟空決定逮住這幫獵戶出口惡氣。

但殺人是殺人,殺完了以後悟空是怎麼吩咐手下處理屍體的呢?

“大聖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淨血跡,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裏;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醃著,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槍刀,與你們操演武藝;將那雜色旗號,收來我用。””

看清楚,悟空這裏吩咐的很細,獵戶的衣服、武器、旗號都取來自用,甚至馬也要剝皮做靴、割肉醃制。

但唯獨死人的屍首,他是不吃的,還單獨囑咐了一句“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裏”。

今本《西遊記》的作者,很喜歡在臨近章節中作對仗的雙重暗示,以標的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所以,這裏其實就是明確的在說:前文剛說的悟空跟唐僧說自己吃人這事兒,是在撒謊。

而做個對比,到了真假美猴王那一會裏,六耳獼猴扮的假悟空也回花果山,他就不僅吃人,而且還吃同伴。

沙僧打死了幾個假扮取經人的猴精,原文馬上就寫:“那行者見沙僧打死一個猴精,把沙僧人逼得走了,他也不來追趕,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屍拖在一邊,剝了皮,取肉煎炒,將椰子酒、葡萄酒,同眾猴都吃了。

你看這寫的多細,耗死生怕你略過去了。

以後我會跟大家解析,六耳獼猴其實是悟空的一個心魔,按佛洛依德的說法,就是他反映了悟空一些更“本我”的想法。而這裏你可以看到,悟空的這個本我,是不僅吃人而且不忌諱吃同類的,確實活脫脫一個魔王。說明悟空本性當中,還是有妖魔那一面的。

Image

但真悟空這時候確實已經不吃人了,真假美猴王這一段在烏雞國之後,基本上從烏雞國那一次開始,小說的後半段,確實就沒有關於真悟空吃人的直接和間接描寫。

那麼,構思精巧的作者,又為什麼偏要留下一個悟空“自稱吃人”這個大紕漏呢?

我覺得,這是作者在明示悟空在撒謊——或者確切的說,悟空在用自己“能吃人”來裝腔作勢。

3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其實《西遊記》中悟空的性格,越到後期,越是有鮮明表裏的。

表面上看,取經路上的悟空依然是當年那個咋咋呼呼、動不動就提五百年前曾經大鬧天宮的楞猴子。

但細看悟空的很多做法,又會發現世事蹉跎,讓他早已改了性格(畢竟五指山下五百年的牢的不是白蹲的),悟空對取經路上很多平民百姓其實是很客氣的,時不時還幽默一把(說八戒沙僧他們“胎裏素”)。

只是在面對神佛妖怪的時候,他又把他當年的那幅猙獰模樣展現出來,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依然多麼冥頑不靈。

你看他問太上老君要還魂丹時咋說的?

“老官兒,既曉得老孫當年的手段,就快把金丹拿出來!與我四六分!這還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個‘皮笊籬一一一撈個罄盡’!”

你看,像不像劫匪搶劫,拿玩具槍抵著受害人腦袋,耐心給受害者科普自己當年怎麼殺人如麻,以達到嚇唬人目的?

是的,在五行三界混了數百年的孫悟空,太明白這世道的險惡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眼前的這個世界,就是個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他孫大聖雖然“一口清氣”、雖然“胎裏素”、雖然一心“取經求佛”,但他能把自己這副善良模樣展現給六道眾生看嗎?

妖怪們要都知道他轉了性吃素,這洞主那妖王,捉了唐僧後還肯還他師父?

太上老君們要是知道他已遵紀守法,已經被如來管服帖了,還肯給他還魂丹救急?

**《西遊記》裏的三界秩序,最突出特點就是“按鬧分配”,**惡的怕楞的、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悟空能在這種世界裏混的最大資本,就是六道眾生都聽說過他當年曾大鬧天宮的威名,大家都知道這猴子是個惡人、楞人、橫人、不要命的人,惹急了玉帝他都敢打,那咱還是躲著點走吧。

悟空最大護身法寶不是金箍棒,而是他的惡人名聲。

取經路上的悟空,也只有始終帶著這個“惡人”面具,才能讓神佛妖怪都敬他三分。

你說,在這種世界裏,悟空能說自己沒吃過人麼?

你是個妖怪啊!當妖怪你居然不吃人,那你還怎麼在妖界混?

4

那麼《西遊記》的妖怪如果不吃人,下場會如何呢?

你別說,書中還真就寫了一例。

第八十八回,唐僧一行人走到天竺國玉華縣,玉華王有三個兒子拜悟空、八戒、沙僧為師學武,結果附近有個黃獅精,趁這當口把三人的兵器給偷了,要在洞府裏開個“釘耙宴”。

好多讀者讀這一段,注意力都被黃獅精為什麼開的釘耙宴而不是“金箍棒宴”給吸引過去了,卻絲毫沒有注意到,這黃獅精居然是個非常“人道”的妖怪——他身為妖怪居然不吃人,要辦宴會,就拿出二十兩紋銀,差洞中小妖到城裏的菜市場去買豬牛羊肉。

更奇葩的是,等後來悟空仨人化妝成交差的小妖混入洞府,你知道沙僧扮作誰麼?悟空介紹說:“這就是販豬羊的客人,還少他幾兩銀子,帶他來家取的。

這話說的真的非常魔幻,你想想,一個人類客商啊!被妖怪領著到妖怪洞裏去取尾款?小妖們居然還覺得這很正常,絲毫不覺得人類應該害怕被妖怪引進洞裏,被妖怪一口吃掉。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黃獅精這洞府在附近城鎮百姓中的信譽度那是相當可以的。雙方和平共處可能有幾百年了吧,人類百姓們居然不擔心自己會被這修煉成精的獅子給吃了。

可是就這麼一個不吃人、“感動西牛賀洲”的模範好妖,最後下場怎樣呢?

黃獅精的下場是西遊記所有妖怪裏最慘的。他被悟空哥仨打碎洞窟,掃滅族類,不僅自己,徒子徒孫也一個都沒留。

按說黃獅精也沒想吃唐僧肉啊,就是偷了你哥仨的兵器麼,但是不行,誰讓你沒有天庭關係呢?沒關係就往死裏整你。

不僅如此,書中還細緻的寫到,悟空打死這一窩獅子精後,還都把他們“剝了皮,將肉安排將來受用……剁做一二兩重的塊子,差校尉散給州城內外軍民人等,各吃些須:一則嘗嘗滋味,二則押押驚恐。

而當地百姓,也絲毫不敢念黃獅精當初的不吃之恩,**“家家戶戶,無不瞻仰。”**老百姓爭食妖怪肉,場面及其歡快,人人都感念大聖為民又除了一害!

是的,西遊裏的世界,不僅妖怪喜歡吃人,而且人如果有能力、有機會也喜歡吃妖。甚至人也吃人(比丘國)、妖也吃妖(六耳獼猴)。甚至人就是妖、妖就是人,屠龍少年和惡龍本就是一個東西。

於是,黃獅精你別覺得冤,生而為妖,居然不吃人,這就是你的原罪。

大家都永遠生活在這麼一個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畏威而不懷德的扯淡世界裏,好像沒有人覺得你身為妖,堅持不吃人的道德操守是個多麼偉大的事情——有能力、有背景、有後臺,你就吃啊!你居然不吃,那說明你肯定沒能力、沒關係、沒背景。那就別怪我欺負你、拿捏你、打碎你的洞府、夷平你的族類了。

於是我們就能理解,吃了素的悟空,為什麼必須假裝自己仍在吃人了。

你看他回花果山那一遭,專門囑咐,要把打死的獵戶的屍首“扔到萬丈深淵裏去”。為什麼?因為他不能把屍首留下,給當地人類百姓留下“山上這群猴妖,原來不吃人了!”的印象,那將意味著他重新踏上取經路猴,會有新的獵戶嘗試來收拾這群不那麼恐怖了的妖怪,那他的猴子猴孫們就小命不保了。

說的通俗點,就是妖必須要維持對人的恐怖統治,妖不吃人,人非但不會感謝,反而可能掉過頭來搗毀你的山寨,反過來吃了你。

由此再深想一步,那些下凡的神仙的親戚、嘍啰,為什麼反而更喜歡吃人呢?從如來佛祖到太上老君,真的是不知道他們小弟幹的那些爛事麼?

可能道理也是一樣的,神仙們也會想,我放出來的小弟下界如果不吃人,怎麼能讓那些人間百姓“知我手段”?**畢竟那幫百姓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的,****暴力是他們唯一聽得懂的語言,自己或家人被吃掉是唯一能讓他們恐懼的命運。**日常生活在被妖怪一口吃掉的恐懼中,然後偶爾被神仙解救一下。這樣才能最好的維持百姓們身上那股子賤賤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於是,可悲可歎,悟空本心雖善,但無論對妖、對人還是對神,卻都要擺出一副“惹急了我吃了你”的猙獰模樣,方能保得命、方能取得經、方能修的成正果。

只因他生存的那個世界,世人愚癡、世道險惡、永劫無間、有似阿鼻。

沒吃過人的妖,也要硬裝自己吃過人,逢妖大談吃人感想,否則活不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世道。

但在那猙獰的面具之下,悟空,你真的吃過人嗎?

或許真真假假的裝了幾百年,

他自己也早就忘了吧。

更或者,回答就像《黑神話》裏那定場的偈子一般,那個世道——

做人哪比作妖好,

不怕閻王命不休。

全文完

本文 5000 字,感謝讀完。

謹以此文,敬我們為在世間生存而長出的那些猙獰甲胄,願踏過萬水千山,你我本心,依然向善。

這是西遊系列解讀的第二篇,如果您覺得尚可,請三連支持一下,我會接著寫下去。

多謝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忘川邊的貝特麗采”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