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比“搞垮一個企業很容易”更勁爆

經濟能靠管頭管腳管好的嗎?行政權力的擴大和集中,真能提高治理的效率嗎?問題出在了市監部門,根子還是在我們的治理思路。無限膨脹的行政權力,不是社會治理的良方,而是飲鴆止渴的毒藥。

為了便於閱讀,本網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做了適當修改!同時聲明,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本網站僅作為展現,以便讀者全面了解歷史真相!


file

一段錄音把名不見經傳的成武縣意外出圈。“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幹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出自市監局工作人員之口,相當驚悚。“每年有5000萬政績”,更是讓人領教了市監局的“創收能力”。

image

管不着的亂管

關於事件起因,網上流傳最廣的版本是這樣的:2024年7月29日,山東成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向巴克公司下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認定該公司涉嫌傳銷,並擬對其處以2558萬元的罰款。巴克公司隨即提出聽證申請,要求閱卷。市監局以“沒有規定”爲由,拒絕企業在聽證會之前閱卷。企業再次溝通,得到了上述“幹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云云的霸氣回應。

image

不過,這事還有個“前傳”。2022年10月11日,成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就以巴克公司涉嫌傳銷爲由,向山東省成武縣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凍結巴可公司銀行賬戶裏的9455萬元。雙方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磋商”。更有意思的是,巴克公司是一家河北唐山的企業,按照《行政處罰法》規定的管轄權歸屬,不歸成武縣管。那麼成武縣市監局是怎麼把手伸到唐山的呢?是靠一份舉報信,稱巴克公司搞網絡傳銷,聽說在成武縣發展了幾十個會員。於是乎唐山的巴克公司就被山東成武縣的市監局給查了。

網絡傳銷案件可不可以異地偵辦?答案是可以的,對網絡傳銷案件管轄權有專門的司法解釋“犯罪地爲主,被告人居住地爲輔”。問題在於,這條司法解釋針對的是刑事案件辦理,應該是公安局出面,而不是市監局。

也就是說,即便成武縣市監局有權調查巴克公司,並且判斷其有傳銷嫌疑,那麼也應該交由公安部門進行刑事調查。問題是,成武縣市監局連行政調查的管轄權也沒有。因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明確規定,對網絡傳銷的調查處理也應由經營者的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部門管轄。總之,依法依規,成武縣市監局都管不着。

可是,成武縣市監局不但管了,還管得很寬。2020年以來,該局已經對北京、大連、海口、杭州等地多家企業如法炮製,累計申請凍結資金高達7.8億元。

這些公司到底和成武縣市監局如何“磋商”、罰了多少錢,無從得知。以開給巴克公司的2558萬元的罰單推測,不可能是什麼小數目。“每年5000萬政績”,是工作人員隨口說說的?還是真金白銀的“打傳經濟”?更耐人尋味的是,長達數年的“磋商”都談了些什麼……

細思極恐。

image

該管的沒管

成武縣市監局越權執法、趨利執法,顯然是錯誤的。不過,巴克公司也不見得是什麼良善之輩。

2015年在河北唐山成立的“醫療集團”,經營範圍五花八門,保健食品銷售、醫療器械銷售和租賃之外,還有珠寶服飾、母嬰用品、陶瓷玻璃、五金家電等數十種業務。經營業務之駁雜,令人歎爲觀止,真是什麼正經的醫療企業嗎?

而且,這家公司有多項違規記錄。2023 年 3 月,巴克醫療集團因虛假商業宣傳、所售商品具有保健功能等無法證實的虛假內容,被唐山市場監管局處罰 55 萬元。還因“疑似虛假宣傳,涉嫌違反《廣告法》”被正規媒體曝光。更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自建自建網站搞所謂“會員制銷售”層層提成的確是事實。種種跡象顯示,巴克公司涉嫌傳銷並非空穴來風。

不該管的亂管的確離譜,該管的沒管也有問題。巴克公司的違規經營行爲,僅僅是“虛假宣傳”嗎?唐山市監局55萬元的罰款到底是小懲大誡,還是罰酒三杯?細品品成武縣市監局工作人員那句“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幹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頗可玩味。

他的確沒本事“扶持”一個企業,不等於別人也“沒本事”。網絡傳銷是公開的線上活動,涉及到大額資金的流動。網絡痕跡是很清晰的,調查取證是較爲簡單的。按理說,這種藏不住“狐狸尾巴”的公開犯罪,不難查證。政府對打擊傳銷也給予了高度重視,歷年來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制定了多項法規,紅頭文件更是一大把,甚至《刑法》量身定做了一條“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可是,這種並不高明的公開犯罪,依然屢禁不止。

問題出在了哪個環節?真是管不住,還是不想管?高層肯定是想管的,但是具體執行的基層就未必了。對每年貢獻上千萬、上億的“財神爺”,任誰都要掂量掂量分量的。只要有機會,誰不想成爲“有本事”的人呢?

因此,“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幹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不要只盯着下半句——不該管的亂管是錯的,該管的不管也不對。打擊傳銷有創收的“政績”,放任傳銷做大做強何嘗不是創收的“政績”?

管與不管,不過是趨利執法的方向選擇不同罷了。

可笑的是,我們的經濟學家成天盯着“市場失靈”,渴望有形之手“有爲”。他們假裝“有形之手”都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恨不得把所有的權力都交給這些想象中的柳下惠。市場監管部門的權力就是這樣膨脹起來的,長成了無所不管、無孔不入的“宇宙局”,凌駕於市場之上。

image

行政權力的擴大和集中,

不是社會治理的良藥

今天的市監局是多部門合併重組的“超級縫合怪”。

我們的市場監管體系是1978年開始設置的,還沒市場,監管就先行了。隨着經濟發展,多條線齊頭並進,迅速膨脹起來。工商行政管理、食藥品監督、菸酒鹽等專賣商品、知識產權、市場價格、質量監督、環保監督……,誰也說不清龐大的行政體系中有多少“監管職能”,每個部門都掌握了一畝三分地的審批權。

企業要合法合規經營,就得把“有關部門”跑個遍,合規成本高到不可承受。不過,也正因爲這種疊牀架屋的體系缺乏效率,比如說,衙門設在地級以上的中心城市,基層的派出機構裏“七八條槍”管一大片。除了審批的紙面作業,管不了啥事。名義上的管頭管腳因其低效,事實上給市場主體留下了空間。

就像老故事裏說的那樣,青蛙不滿池塘裏的樹枝當國王過於木訥,天神就給它們賜下了戴王冠的蛇。輿論呼籲下,提高市場監管效率的“體制改革”一輪又一輪。橫向合併各大衙門,縱向招兵買馬、執法權下移,終於神功大成,“宇宙局”橫空出世。不可否認,這套整合擴權的行政體制改革,有解決多部門扯皮、重複審批的良好初衷。

但是,目前看來,副作用更大。整合諸多監管職能的市監局權力過大過於集中,基層隨意執法、任性執法層出不窮。這幾年各地市監部門搞出了多少“大新聞”?想管你,麪包房不洗雞蛋可以罰,小喫店供應茶水可以罰。不想管,網絡傳銷、預售卡詐騙就在眼前晃悠,也可以視而不見。有本事的“扶植企業”,沒本事的“搞垮企業”。各地市監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畢竟,“沒本事”的是多數。這幾年地方財政喫緊,基層的市監局就成了創收大戶。成武縣市監局這樣以凍結資金、增加罰款爲己任的,已經成了這幾年的普遍現象。結果是地方財政的“非稅收入”快速增長。以成武縣所在的山東省爲例,2019年“非稅收入”僅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3%,如今已經達到了36.8%以上。

image

更誇張的是福建,非稅收入佔比已經達到了42.3%。縣級行政機構中,行政罰款、規費撐起了本地財政收入半邊天的不是少數。監管成了財政創收工具,怎麼可能有好的營商環境呢?企業經營受到了極大的干擾,地方稅收下降,又不得不更依賴行政罰款。市監繫統的份量越來越重,衙門也越來越大。這是地方經濟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監管大幅擴權,並沒有制止“市場亂相”。頻頻爆雷、動輒跑路的違法違規經營,並沒有因爲市場監管兵強馬壯而減少。巴克公司這樣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問題企業,照樣風生水起。

市場監管擴權,並沒有改善營商環境,也沒有讓市場更加有序。反而成了干擾企業正常經營,造成市場逆淘汰的兇器。良好的初衷和結果背道而馳,失控了。

這不禁讓人反思,經濟能靠管頭管腳管好的嗎?行政權力的擴大和集中,真能提高治理的效率嗎?

問題出在了市監部門,根子還是在我們的治理思路。無限膨脹的行政權力,不是社會治理的良方,而是飲鴆止渴的毒藥。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