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林彪:第一嫡系的叛逃之謎(三)

劉少奇在文革開始後很快就被整死在河南開封,毛氏論功欣賞。搖旗呐喊最為得力的林彪,火箭般的上位,成了名義上第二把交椅的副統帥,抵達了自己人生的頂峰。但是林彪對此並不踏實。他在突然接到周恩來通知他返回北京的通知的時候,極度猶疑。林彪之所以擔心,有兩個原因:

第一,他知道毛澤東並非主動要推他上位,而是因為劉少奇倒臺之後,極需要一個人來彌補權力的真空。鄧小平已經陪劉少奇垮臺了,實力派的周恩來又一直為毛所壓制,自己的上臺才成為一個選擇。

第二,毛髮動文革之勢已成,極需要人來給他幫襯。江青雖然忠誠,但畢竟是花架子,在黨內、在軍內都沒有根基。玩一玩文藝可以,但是要出死力不行,所以還需要號令軍隊的林彪出馬。當時整個政府系統已經癱瘓,如果再沒有軍隊的參與的話,文化大革命就沒有辦法玩下去了。

即便如此擔心,既然已經被綁上了賊船,那你已經沒有掉頭的可能了。所以林彪的人生頂峰造極之時,他的悲劇也就拉開了序幕。

在徹底搞垮劉少奇和鄧小平後,毛澤東絕要踢開礙手礙腳的政治局和官僚系統,用中央文革小組全面奪取黨和國家的領導權。這個小組陳伯達任組長,江青躲在背後發號施令當第一副組長,具體的事權在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等這些人的手裏面。林彪事實上被完全架空。在很多事情上,僅有圈閱的權利。

高文圈有一本書叫做《晚年周恩來》,裏面寫道,事實上毛澤東在文革中的不少重要決策,林彪都被蒙在鼓裏,只是在事後才打了招呼,以至於林彪對毛的意圖不甚瞭解,不知道文革怎麼搞法。見各級領導人像走馬燈似的垮臺,而作為副統帥的林彪卻對運動的前景盲然無知,處境著實難堪。

當然,林彪之所以成為文革的旁觀者,這和他本身的地位和友誼的躲避有關。毛澤東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當面罵他是想當“明世宗”。明世宗是誰?就是成天躲在後宮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正因為如此,林彪死後毛想要抓他的把柄,也成了難事,被迫不倫不類地把孔子搬出來,批林批孔,這實在是八杆子打不著的可笑事情。

後來,華國鋒、葉劍英等人發動懷仁堂兵變,抓捕所謂的四人幫。為了宣傳需要,別有用心地把林彪和江青放在一起,並稱林彪江青為反革命集團,這是天大的笑話。林彪和江青代表著兩個勢不兩立的集團,實際上毫無共同的利益出發點。甚至可以這麼說,林彪是江青上臺的最大障礙。的確,在搞垮劉少奇這件事上,林彪和江青都是受益者,但也僅此而已。林彪代表的是軍隊集團,江青代表的是文革集團。這兩個集團在權力的爭奪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文革集團的大後臺就是老毛。考察老毛當權數十年的權術策略,一以貫之就是兩個字:平衡。扶弱抑強,以便隨時為自己保留最後的仲裁之權。中共黨內軍內的派系問題,自從創建之初就已經存在了,可以說是一個常態。老毛在建國之後,為了消除黨內軍內的諸多派系、山頭,對於權力的平衡,可謂煞費苦心。挖牆角,是他屢試不爽的手段。因此,對於老毛的意圖的把握和貫徹,文革集團最為徹底。他們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中央文革小組,替毛澤東實現黨政軍權力的絕對操控,牽制其他黨內的集團。江青、張春橋、姚文元、毛遠新這些人,都是靠裙帶和筆桿子起家的人。對於老毛而言,可謂非常可靠的走狗,因為他們從政的根基就像浮萍一樣,離開了老毛在黨內軍內毫無立足之地。江青後來在被審判的時候,直言不諱地說了一句:“我就是主席的一條狗。”

因此,以林彪為代表的軍隊集團,從骨子裏面是看不起文革集團的。江青以中央文革副組長的職務,意志氣使,不僅事實上奪取了掌舵文革的大權,更在老毛的授意下快馬加鞭,把對林彪掌控的軍隊系統的滲透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江青多次直言不諱,要求林彪為其在軍內安排要職,但均遭到林彪的拒絕。對於林彪而言,在自己苦心經歷的軍隊勢力上,那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林彪通過多年的政治鬥爭的洗禮,深深明白沒有實力就沒有話語權。陳伯達從延安開始就跟隨老毛,前後 33 年,最後 3 年,僅僅因為政見和老毛稍有不同,就慘遭拋棄。毛澤東甚至跟他定性說:“共事 30 多年,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就從來沒有配合過。”田家英是毛澤東的秘書,服侍了他將近 20 年,最後僅僅因為對毛玩弄權術有點不滿,秉公進言,自殺身亡,至今都不知道具體原因。毛澤東對於身邊的人刻薄寡恩,何況對於其他人。林彪能夠保全性命於文革,並非是他馬屁拍得好,而是他在軍隊內部根深葉茂,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如果以江青為代表的文革集團的勢力在滲透軍隊、掌控軍隊,林彪就喪失了政治上討價還價的籌碼,只能淪落為第二個劉少奇甚至高綱。

林彪和江青在這個問題上的根本分歧,說白了,就是對毛挖牆角這個圖謀的強力反擊。林彪本來就對文革的擴大和深入不滿,再加上他已經明白了老毛妄圖奪權制衡他的把戲,更加由衷地抵制文革。隨著和江青矛盾的公開化,林彪和毛澤東亮底牌的腳步也就越來越近了。

1969 年的“林副主席第一號令”事件,標誌著毛澤東和林彪數十年政治師徒關係的終結,拉開了正負統帥對決的大幕。由於毛澤東在處理國際關係上一貫隨心所欲,最終導致中蘇關係破裂。1969 年初,在珍寶島發生了戰爭,導致中蘇之間劍拔弩張,幾近開戰邊緣。10 月份,毛澤東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為了防患於未然,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律緊急疏散。林彪擔心蘇聯利用核彈之機進行突然襲擊,所以就指示北京的駐軍要加強戰備,防止偷襲。

當時總參謀部執班的一個幹部叫做閻重川,他在向下面傳達這個指令的時候,拍馬屁心切,擅自將林彪的幾條指令合起來,稱為“林副主席第一號令”。毛澤東看到之後就認為這是越權的行為,認為“我才是統帥,誰敢說第一號令”。因此,覺得這是對自己統帥權威的一種挑戰,心生不滿。雖然當時沒有發作,但林彪的心事從此就開始萌芽了。

林彪有一個兒子叫林立果。他當兵之後,拍馬屁的人很多。才當兵兩年,就火箭班串升到空軍作戰部副部長這個位置。空軍的內部人員無法獻,他是林彪的老部下。他甚至肉麻地吹噓,林立果是不是天才,甚至公開說,對立果同志的態度跟對毛主席的態度是一致的。這句話就讓朝鮮戰爭之後死了兒子、對繼承人極為敏感的毛澤東大為不快。

後面,毛澤東準備大力提拔文革的新貴張春橋就詢問林彪的意見。林彪知道毛是準備讓張春橋來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就沉默不言。不置可否,這更加讓毛猜忌林彪是在有意陪著自己的兒子林立果來接班。

1970 年 8 月,二次廬山會議成為了毛澤東和林彪分道揚鑣的導火索。事情的起因有兩個,第一個是關於“天才說”的爭論,第二個是關於國家主席的設置。咱們先說第一個,就是在起草大會的報告的時候,作為經辦人的張春橋,他其實已經摸透了老毛的意圖。他秉承聖意,在報告中關於毛主席天才的全面創造性的繼承和捍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的“天才”這三個字,他給刪掉了。他的根據就是說,赫鲁晓夫也用過“天才”這個詞,赫鲁晓夫是修正主義,毛主席當然不願意與赫鲁晓夫同列,所以就不要再用這個詞了。

但是你知道,會議上的那些老臣們,並不瞭解這是毛澤東的意圖。張春橋這個舉動,就讓早已經對文革這些新貴不滿的老革命們自以為抓到了把柄,群起而攻之。林彪帶頭炮轟,言辭激烈,就說你憑什麼取消毛澤東“天才”的說法。陳伯達還編輯了一段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中的關於“天才”的語錄,作為理論根據為林彪辯護。其後在會議上的發言,就逐漸火藥味濃了。

陳毅、汪東興等人,也是高調地附和林彪,要求把反毛的這些野心家、陰謀家鬥倒鬥臭,千刀萬剮。但是張春橋這個人,他深藏不露,非常狡猾。他不說刪掉“天才”這三個字是毛澤東的意思,他就任你攻擊,把“引蛇出洞”這一招玩得如火純青。然後他悄悄把這些攻擊意見會變成小紙條,所謂的“六號簡報”,然後遞給毛澤東看。惹得毛澤東龍顏大怒,認為這些人是和林彪一起給自己作對,然後罵大家,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

你看看,一個雞毛蒜皮大小的副詞“天才”的,居然引起了這麼大的政治風波。中共黨內權力鬥爭的詭異,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

張春橋的報告中,還根據老毛的意見,建議取消憲法中國家主席的設置。這個意見,其實老毛在很多場合已經吹過風了。但是很多與會領導人並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導致了中共黨內的分歧非常嚴重。很多人認為老毛又在玩“勸進”的那種把戲,故意謙虛。那麼老毛為什麼不設置國家主席這個職務了呢?

1959 年,老毛以考慮國家大局為由,以退為進,辭掉國家主席,把劉少奇抬出來,自己在後面垂簾聽政。然後又發動文化大革命,幹掉了劉少奇。所以他沒有理由再佔據這個位置了,否則在外人看來自己發動文革的目的,就成了很齷蹉的主席位置之爭嗎?但是毛氏他也不希望第二個人重蹈劉少奇的覆轍,出現一國二主,再和他分庭抗禮。所以乾脆不要國家主席這個位置了。

但是一貫順從老毛的林彪,在這個問題上罕見地堅持,第一次和毛公開唱反調。他這麼做的原因沒有檔可考,但是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我個人分析有三個原因。 第一,林彪雖然是血繼黨章的接班人,未列常委,但實際上他的行政職務僅僅是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他的政務上的排名,甚至在很多政治局委員之後,作為一個接班人,名不正言不順。 第二,毛林關係已經出現了裂痕,如果林彪不做實國家主席這個位置,那麼和上升仕途續謀的江青、張春橋、王洪文等人的政治鬥爭中,恐怕就越發不利了。 第三,我想林彪堅持,也是要試探老毛的真實意圖。如果老毛真的要對自己下手,那麼國家主席位置之爭,可謂一個風向標。

林彪的堅持,引來了許多黨內大佬的支持。他們支持林彪,並非是說真的想讓林彪去做國家主席,實際上是想借機表一下支持老毛繼續做國家主席的這種愚忠愚孝,同時順路反擊一下文革這些新貴。但是林彪的號召力,大大出乎老毛的意外,因此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和瘋狂的反擊。老毛又使出敲山震虎的手段,先是逼林彪的鐵杆吳法憲、葉群、邱卓會等人寫檢討,同時又派人來暗示林彪你也應該寫檢討。老毛這種招數,就像當年在廬山對待彭德懷和劉少奇一樣,黑紙白字先逼你進行檢討,然後由組織來進行定性,怎麼玩都可以。

但是有了彭德懷和劉少奇的前車之鑒,林彪這麼聰明的人,當然不會重蹈覆轍。無論老毛怎麼軟硬兼施,林彪同意自己的手下寫檢討,但自己死活都不寫,不給老毛任何把柄。無奈之下,1970 年 8 月 15 日,老毛就開始南巡,一路上多次召見沿途的封疆大吏談話,指桑罵槐,製造輿論。在談話中,老毛大談黨內路線鬥爭的歷史,把第二次廬山會議上的發難定為黨內的第十次路線鬥爭。而且指名道姓地把林彪的問題端了出來,說這次廬山會議是兩個司令部的鬥爭,林彪對此當然要負一些責任。老毛的表態,預示著一場政治大風暴即將到來。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