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骆驼的一二三四五根稻草

免责声明:为了便于阅读,本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特此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

我们新开启了更专业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并帮忙推荐,谢谢!


file

今天看了经济观察报的《你无限卷低价 侵蚀的是别人工资》,稿子聚焦了当下制造业的一些问题。

简单来说,一家轮胎企业扛不住了。一方面,由于异常天气导致橡胶主产区经历干旱、高温和暴雨后减产,导致原料价格和生产成本暴涨4成,另一方面,下游终端产品轮胎的价格想涨个3%-5%都很难。

每生产一条轮胎都是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选择减产保现金流。这家轮胎企业的出货量同比直接萎缩了三分之一。

即便这样还是不行。

如果只有这样,那这家企业不过是这几年里很普通的一个案例,这个稿子进一步描述了企业陷入这种困境的复杂原因。

像轮胎厂这样身处红海的民营企业,银行不爱贷款给他们,想融资就要去找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国企,这不单意味着更高的金融成本,还要让渡利润分配权,甚至帮助该国企做倒爷贸易赚出口退税。

三年时间,利息加利润抽成,轮胎厂一共给了国企6000万,当他们想换一个国企融资时,倒是没有那么多附加条件,只是年化利率:

15%。

大星写过这个问题,中国500强利润率4.1%,9月份造车企业利润率3.4%,统计局绞尽脑汁统计出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率是5.76%。一家造轮胎的企业,你要它还15%的利息,除非它轮胎里还夹着很刑的东西卖。

生产一个亏一个,还欠着这么多饥荒,企业去找当地政府希望看在以往戴过大红花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说白了,就是去要税费和租金优惠,而地方政府给予的反馈是“此为市场行为,企业需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和措施。”

这段时间比亚迪对供应商压价的行为引发了很多讨论,其实这在现而今非常普遍。在这篇稿子里,轮胎厂厂长讲了个“朋友厂子”的故事,说朋友厂子收到了上游大客户提出“降低20%供货价”的要求,否则就换供应商。

成本利润倒挂,金融成本承受不了,上级帮扶没戏之后,只有再苦一苦员工了。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轮胎厂每天都有年轻人离开,这些年轻人以前靠加班提高收入,现在:

没班可加。

轮胎行业同行们减产之后直接调整用工策略,除了没有加班外,更倾向使用职业院校实习生和成本更低的中老年员工,都这样了还是处境艰难。

其它更狠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共享员工,这不仅让他们规避了固定员工高昂的社保支出,还可以和其它工厂拼员工,拼得多,省得多。

这种方式还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降本增效。

前几天大星说现在各种平台卷低价,问题不在平台和消费者,很多读者留言试图证明大星错了。比如一个哥们儿说,企业应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发领域,用更高的生产效率来给市场供应更好的产品。

你上学的时候政治课一定学得很好吧?那你看看这个轮胎厂子,它一睁眼就是利息、税费、成本和人员开支,拿啥搞研发。

同理,买低价商品的消费者如果都退化成了零工经济的一员,你让他们拿什么去买又好又贵的商品?

有不少博主在说现在的问题是创造财富的群体不能分配财富。这话对,但没这么简单。110年前,老福特当年用给工人提高工资的办法促使他们能买得起福特汽车,这个高薪高消费的方案一度被奉为经典。

但你看看这些年的福特,因为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不断要求,工人收入大幅上涨,甚至挤占了公司大部分现金流,它哪儿还有钱去搞研发跟同行竞争?最终还是要大幅裁员。

大星想说的是,很多问题现在需要消费者、工厂、平台、金融机构和上级单位一起努力解决,因为问题不是单一主体制造的,解决也不能只靠单一主体。

就比如有的车企,压供货商的价也就罢了,人家货款一压一年,甚至利用自己的资金池给供货商放贷吃息差,再比如给这个轮胎厂搞15%利率的国企,还有一些不能说的,你们少弄点这些乱七八糟的,企业是不是就能喘口气,工人是不是多收个三五斗?

关键是,谁能让他们做做人呢?


相关内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