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及时化解矛盾的思路就是累积矛盾的源头?

中国式大家长的矛盾调解:

免责声明:为了便于阅读,本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特此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

我们新开启了更专业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并帮忙推荐,谢谢!


中国式大家长的矛盾调解:

好了你们都别闹了,一个巴掌拍不响,两边都有错,互相让一步,赶紧和解结案。

民间对这个思路有着更贴切的称呼:

和稀泥

和稀泥的好处当然显而易见,可以很快把事情“解决”掉。一个案子这边从清单上划掉,那边就会同步出现在某个人的绩效表格里,省心又省力。

和稀泥的坏处相信大家也都明白,就是难免会拖泥带水。如果双方真正的利益冲突没有解决,调解的方案双方都不满意,分辨是非对错的道理没有得到认可,那么矛盾只是说是暂时被压下去,而不是被解决掉了。

在某些时候,遇到某些极端的人,这种被暂时压下去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既伤害当事人,也重创全社会。

其实,有一些人处理纠纷时习惯和稀泥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上头对和稀泥的处理方法设置了硬性指标要求:

今年的和稀泥比例是35%,明年必须提高到40%,五年之内必须超过60%的稀泥率……

这样的指标一定会逼着实际办事的人去强行和稀泥。原本能明辨的是非被搁置了,原本能分割清楚的利益被模糊了,原本能表达清楚的诉求也被摁在肚子里了。作为结果,原本能够被公平公正彻底解决的矛盾,就成了稀泥包裹之后领导看不到的矛盾,并在稀泥之中蛰伏、生长、爆发。

当这种矛盾累积多年后出现剧烈爆发、多点爆发,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时候,如果还是追求及时“化解”矛盾,会不会本身就成了“累积”矛盾的源头?

声明:本文系平日的思考有感而发,不代表对当下热点新闻个案的分析评论,请勿对应细节。


相关内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