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市男子砍人前多日讨薪未果,抖音上218个视频记录“讨薪常态化”
9月30日晚,国庆节前夕,上海松江某超市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男子持刀伤人致3死15伤,第二天,警方发布通报称犯罪嫌疑人林某某因“个人经济纠纷。来沪泄愤实施上述行为”。
免责声明:为了便于阅读,本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特此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
我们新开启了更专业的知史明智PRO版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并帮忙推荐,谢谢!
9月30日晚,国庆节前夕,上海松江某超市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男子持刀伤人致3死15伤,第二天,警方发布通报称犯罪嫌疑人林某某因“个人经济纠纷。来沪泄愤实施上述行为”。
不久后,有网友曝出办案警方内部向上级提交的一份《汇报材料》,其中提到嫌犯林某某是为了讨薪才前往上海,作案当天因为找不到欠薪老板,“生活又无以为继,遂萌生报复社会想法”。经专业媒体人士多方核实,网曝的《汇报材料》99.9%为真实材料。
“犯罪嫌疑人林卫虎(男,37岁,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田阳县人)2010年由老家至杭州工作,2012年结识并跟陈小龙(男,45岁,安徽省宿州市人,居住地青浦区赵巷镇赵华路601弄6号301室)做工地货架工作直至2015年。后因陈小龙欠其3-4万工资一直未结工资,且至今追讨无果。后因查询到陈小龙公司注册地在上海市奉贤区,遂于今年8月23日购买火车票从东莞到惠州,再补票到达上海南站,因找不到公司具体地址漂至车墩地区虬长路附近活动,晚上露宿街头。最近一次9月10日微信联系陈小龙讨要未果,后生活拮据卖掉手机。案发当日因寻找陈小龙多日未果,生活又无以为继,遂萌生报复社会想法,随机选择人多的松江岳阳地区沃尔玛超市的地方砍人报复社会。其作案2把刀系8月在抖音平台购买”
警情通报所提及的作案动机–“个人经济纠纷”与“讨薪未果”虽然都涉及经济问题,但在内涵和社会影响上却存在明显区别:
定义和范围不同:
个人经济纠纷:指个人之间或个人与机构之间因经济利益产生的争议,范围非非常广泛,可能包括债务、合同违约、财产分割等问题。这个词相对笼统,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经济关系。
讨薪未果:指劳动者因未能获得应得工资而与雇主发生争执。这是劳资关系中中特定的经济纠纷,直接与工人权益相关。
法律与道德背景:
个人经济纠纷:通常不涉及明显的权利不公,而更多地体现为双方在经济利益益上的分歧和争议。法律上,经济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双方的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平等。
讨薪未果:涉及劳工权益问题,常常意味着雇主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属于侵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在经济下行的社会尤其突出,讨薪未果引发的社社会同情心强,反映出工人的弱势地位和维权困难。
社会共鸣与情感反应:
个人经济纠纷:由于范围广泛,公众很难立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人们可能将其视为一般的经济问题,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
讨薪未果: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不平等和劳工权益被被忽视的背景下。工人讨薪未果容易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情,尤其在弱势势群体维权无门的情况下,容易激化矛盾。
影响与后果:
个人经济纠纷:一般被视为个人之间的财务或商业问题,处理结果对社会整体影响较小。
讨薪未果:不仅涉及当事人的生存问题,还会引发社会对劳资关系、工资拖欠等问题的关注,甚至成为社会不满的导火索。在极端情况下,工人因讨薪未果而走上违法或暴力道路,往往能激起社会对制度不公的反思。
总的来说,“讨薪未果”比“个人经济纠纷”更为具体,且更能激发公众对社会不公和弱势群体困境的同情。上海警方使用“个人经济纠纷”的说法,可能是为了淡化事件的社会矛盾,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讨论。
然而,春秋笔法并不能掩盖背后的真实社会问题,在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上,以“讨薪”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到218个关于讨薪的视频,通过分析这些视频所涉及的行业类型、地理分布、受众反应和传播情况,可以发现讨薪问题具有广泛性和频发性,已经呈现出“讨薪常态化”的趋势,仅10月4日早上,就有3个用户发布了现场讨薪实况。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抖音上218个关于讨薪的视频大致分为以下4类:1.讨薪事件记录、2.讨薪现场实拍、3.媒体报道、4.讨薪方法教学
根据抽样统计数据,媒体报道类视频占比最高,约为39.53%,其次是讨薪事件记录,占比约为27.91%。讨薪方法教学和讨薪现场实拍类视频的占比分别为25.58%和6.98%。
1.讨薪事件记录:这类视频主要呈现的是网络上关注度较高、影响广泛的讨薪事件,详细地记录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常常采用二次创作的方式,并提供深度分析和评论,比如对“恶意讨薪”的批评。
2.讨薪现场实拍:这类视频多为农民工自己或旁观者在讨薪现场的即时记录,呈现了工人在讨薪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困难。
3.媒体报道:媒体对某些讨薪事件的报道,多呈现对讨薪者的讨薪经历或成功讨薪案件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4.讨薪方法教学:这类视频主要是提供一些实用的、面向工人的讨薪技巧和方法教学,常由律师或有经验的工人分享如何合法合理地维权。
这些关于讨薪的视频共同呈现了一系列与劳动权益、社会公平和制度缺陷相关的社会问题,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工维权困难
这些视频揭示了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困难,包括法律程序的复杂性、企业拖欠工资的普遍性以及维权途径的不畅。工人被欠薪后,往往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去追讨他们应得的劳动报酬。特别是“讨薪事件记录”类视频中,提到的“恶意讨薪”概念对工人维权造成了负面影响,进一步说明工人维权的艰难。
2. 法律与制度的不完善
尽管许多视频提供了通过劳动仲裁、法院等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建议,但实际操作中,法律程序往往过于复杂、费时且成本高昂,农民工通常难以承受这种漫长的过程。视频中所呈现的“法律维权成本高”和“程序繁琐”问题,反映了法律制度对底层工人的保护不足,以及维权机制执行力弱的问题。
3. 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忽视
很多视频揭示了社会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忽视与漠视。媒体报道和现场实拍类视频展示了工人们在极端天气、节假日甚至绝望的情况下讨薪的画面,折射出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这种无视工人权益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基层政府或雇主处理欠薪问题时的冷漠态度,部分欠薪案例甚至导致了工人采取极端手段,如暴力或犯罪行为,更加凸显讨薪者者处境的无助与绝望。
4. 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这些视频中,农民工的声音和需求经常被边缘化,尤其是在涉及到欠薪问题时,欠薪企业或雇主的强势地位显现出来。通过视频的传播,可以看到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体现在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对立关系中。工人缺乏话语权,法律与社会系统更倾向于维护资本方的利益,这加剧了工人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5. 媒体在推动社会正义中的作用
视频中有大量的媒体报道案例,这表明媒体在推动社会正义和曝光不公现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体对讨薪事件的曝光往往成为农民工维权的有效途径之一,说明在传统维权渠道失灵的情况下,舆论监督已成为工人争取权益的一种替代方式。
6. 社会支持与解决方案的匮乏
“讨薪方法教学”类视频尽管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但很多评论指出这些方法实际效果有限,尤其在制度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工人维权依然困难重重。工人群体普遍缺乏社会支持体系,他们在维权过程中更多依赖于个人经验、媒体和有限的法律途径,缺乏集体性和组织性的力量。
7. 讨薪事件的暴力与冲突倾向
部分视频记录了讨薪过程中发生的暴力事件,甚至是工人在绝望中采取极端手段的案例,反映出欠薪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安。长期欠薪和维权无果,可能导致劳工采取激烈行动,如暴力讨薪、甚至行凶。评论区中部分网友的极端言论也表明了社会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愤怒与无奈。
8. 雇主与执法者的责任缺失
视频中也频繁展示了欠薪雇主和部分执法者的不作为或偏袒行为,特别是在讨薪现场实拍类视频中,农民工被殴打、维权无果的场景屡见不鲜。执法不公和雇主的逃避责任反映了社会管理系统中的失灵,工人的权益在某些情况下被进一步侵害。
总结:这些视频共同呈现的社会问题可以归结为:底层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法律制度执行不力,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持续加剧,政府和企业在欠薪问题上的责任缺失,且农民工的诉求和声音常常被忽视,维权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障碍和不公正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农民工维权的现状,也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不平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比上年减少277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增长2.7%。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2816万人。
随着城镇化的加剧,未来我国社会将有更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且这部分劳动力是建设国家,繁荣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保障好这部分人口的合法权益,不仅事关社会稳定,同时也关乎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把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 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劳有所得等方面不断取 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有学者针对农民工讨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事前审核和监督,规范管理;过程 中的追踪和监视,确保冲突的控制;事后进行检验与评价;事前事中事后监 督相结合。
希望公众能在谴责此次上海超市伤人案的嫌犯同时,关注到背后关于“讨薪常态化”的深层次社会不公问题,共同探讨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例如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建立更畅通的维权渠道和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