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人先走
从A股国家队救市的经验来看,救市还是门技术活,活儿不好,不仅容易把国家队套进去,还容易站在整个市场的对立面。房地产收储也一样。收购库存房产,其实存在一个根本的商业逻辑矛盾——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真的会有人来租吗?
为了便于阅读,本网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做了适当修改!同时声明,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网站仅作为展现,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历史真相!
2024年6月27日,大A又一次迎来了国家队进场。他们非常努力地护盘,把银行股买出了历史新高。
但沪指却再创新低,成交量也只有6000多亿,相比22年底直接腰斩。
包叔的好友兽爷说,救市的时候,拉小盘股其实是最有效的,但国家队坚决不买小票,就只盯着中字头的大票买,救的都是自己人。
这么一搞,场外资金似乎也不敢进来。国家队下场本来是好事,结果却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从足球到篮球,再到A股,国家队有一个老毛病:
带自己人。
现在,这股风吹到了房地产。
三个月前,领导在保交房工作会议中提到,在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政府可以以需定购,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不久后,央行出来表态,将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来支持,意味着收储正式落地了。但央行的表态里有一个要求:
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但一视同仁,看上去有点难。
1
2024年7月11日,武汉安家保障性住房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安家”)成立了,隶属于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
8月10日,武汉安家的第一笔收储来了,他们买下了两栋楼,未来会改造成为保障房。
两栋楼分别属于招商愉樾和空港中心三期。开发商一个是央企招商蛇口,另一个是武汉本地国企。
有意思的是,这个招商愉樾的那幢楼,竟然是个写字楼。
根据官方的信息,将会对该楼进行改造、装修、配置家具家电,向市场提供334套保障房,平均面积40平。
这个写字楼,是招商蛇口的老大难项目。
2019年,招商拿下这个二环项目地块,4万多平的住宅地块很快就售罄了,剩下4万多平的商办消化却很困难,虽然有创想空间、行政公馆和总裁长租公寓这些概念。
武汉的商办项目是什么现状,包叔简单看了下。第一太平戴维斯说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武汉市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是38.8%;克尔瑞说,武汉商办物业狭义库存现在是2700多万平米,去化周期:
超122个月。
交付仅仅一年后,这栋写字楼就出现在阿里拍卖网上,以1.4亿起拍价拍卖了;后来,这栋写字楼还挂在各地产权交易所上,均价已经跌到了1万/平。
招商已经为这个项目作为了重大亏损的准备,2023年的年报中,招商蛇口已经对招商项目集体存货跌价准备:
7880万元。
包叔问了武汉的朋友,得到的消息是,招商愉樾写字楼,政府可能是以每平不到6000块的价格收购的。
这个朋友之前曾经算过,写字楼改成保障房的成本其实不小。需要对写字楼结构进行评估,是否需要加固、改造梁柱;对空间重新划分,拆除不必要的隔墙,以适应居住功能;还需要进行电梯与楼梯、水电改造、公共区域装修等等。
这些后期改造,如果要达到拎包入住的标准,每平成本可能要再加:
30%。
他判断说,写字楼如果改成公寓,各种成本加起来,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对于招商来说,政府的收购价的确低于成本价,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写字楼部分小亏就是赚了。
武汉有人形容这次交易是:
变废为宝。
被武汉安家收储的另一个项目是空港中心三期的2号楼,位于远城区的盘龙城板块,武汉的睡城。
原先,这里有一个宏大的规划,包括可以比肩迪拜世界展览中心等世界会展标杆的国际会展中心,大体量住宅,以及商业、学校等相关配套。甚至还包括一个足球中心。
然而,因为开发商的资金问题,这些都被暂停了。
规划没能落地,板块内的房源也一直滞销,已经有3年没有纯新盘入市了。
包叔查了下,空港中心的武汉市昌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母公司的大股东是: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
而负责收储的武汉安家保障性住房,正是隶属于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说白了,交易双方是兄弟单位。
兄弟当年犯的错,现在以收储的名义,弥补了。
2
类似的事情,在珠海也发生了。
7月底开始,珠海陆续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7月31日,华发股份公告,将子公司华奔公司名下所有的存量房产,以2.6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珠海安居集团;
几天之后,华发集团、珠海市安居集团与建行坐在一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行向安居集团提供200亿元的银行综合授信支持,支持的业务中,包括安居住房业务;
8月9日,华发股份又宣布,把120亿的存量商品房和车位,卖给华发集团。
华发集团是珠海最大的国企,华发股份是他们的地产平台。更有意思的,珠海的安居公司:
也是华发集团的子公司。
事情到这里就很清楚了,华发集团刚从银行拿到200亿授信,转手就买下了自家地产公司卖不出去的房子。
这些房子,未来会通过另一家子公司珠海安居的手,变成珠海的保障房。
这些房子的收购价格,似乎也是按市场价,不打折。
最早的那笔2.66亿元的交易,也是珠海安居对兄弟公司华发股份的支持。这批房子还是二手房,是华发股份为了快点卖掉自己手里的新房搞“以旧换新”买下来的。
从价格上看,珠海安居还让华发股份赚了一些。有研究机构对这次交易的评论是华发集团既是珠海市场收储主体,又是华发股份的大股东:
双重身份兼顾了双方利益。
放在平常,这样一个完美的交易完全没有任何可能。但现在,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以收储的名义,以保障房的名义。
包叔看了下,珠海年财政收入不到500亿的城市,花120亿收储,不知道未来还钱会不会有压力。
3
收储这个词,是从土地收储转化来的。
1996年开始实行土地储备以来,中央政府的管理一直趋严。不断出台各种法律和文件,防止地方政府收储的失控,比如不允许地方政府把收储任务交给有关企业或融资平台。
土地收储虽然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但从一开始就强调:
公益性。
从领导和央行的安排来看,收储的本质是去库存,是为了帮助开发商周转。在民营房企深陷泥潭的当下,很多人寄希望于收储也许能帮他们一把。
但现实是,房地产收储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却并没有有力的监管,很容易变成地方政府对本地国企的解套、资助。
收储是一笔大投入,天风证券算了下,如果要通过“收储”将住房去化周期压缩至18个月以内,大约需要约:
7万亿元。
从A股国家队救市的经验来看,救市还是门技术活,活儿不好,不仅容易把国家队套进去,还容易站在整个市场的对立面。
房地产收储也一样。
收购库存房产,其实存在一个根本的商业逻辑矛盾——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真的会有人来租吗?
当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租金来吸引租客,那会不会影响租房市场?以武汉安居收购两栋楼的公告里说,这两栋楼是定位服务于区域新青年、新市民、教育、医护和企事业单位员工:
租赁需求旺盛。
需求这么旺盛,企业怎么自己不把这钱赚了?